五年两万公里,走进孙超的意境世界

有位中国画家
在意向与抽象之间
找到了让人心醉的微妙平衡
他的画
不见一枚树叶
却能看见云雾缭绕时的山谷
不见一片雪花
却能看见漫雪封山时的寂静
他叫孙超
职业画家
是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意象油画协会会员
不问美女山河
他只画你怦然心动时
那一瞬间的心境
你在的边关下了雪
满眼是漫天的纯白
古老的长城淹没在风雪里
矗立成不朽的孤独
雨后,武当
老道士轻放下手中的茶盏
抬头看去
云雾缭绕在巍峨的石峰间
连绵十里,时起时落
这一瞬
日月江湖,山川大地
皆在其中
平面的摄影图片
并不能体现画十分之一的美
孙超的画
每一幅都有其特定的肌理
你站在画前感受到森林
可画中并不曾有一根树干
色彩,厚度,光影
是亲眼才能感受到的美
站在画前,置身其中
便会整个人融进孙超的意境中
轻盈,缥缈,禅意
每一幅传递出的气息都独一无二
“我不会去解释这幅画到底是什么,
你看到群花盛开,那就是群花盛开,
你看到大海山林,那就是大海山林。”
孙超这样说
他认为画就是一种气息的传递
而这气息究竟是什么
每个人经历不同
感受也会不一样
孙超的每一幅画
都把意境推到了极致
然而背后的创作过程
却无比艰辛
透明度的多少,色彩的把控,意境的营造
孙超对自己的画有近乎癫狂的严格
稍有不如预期的地方
他便会直接把画剪掉
有的画甚至要画上两年
在他的工作室门口
被剪坏的画堆积如山
“一幅画少则十几遍,多就更数不过来了。”
孙超在接受丙希采访时表示
有时候他还会把画剪成巴掌大的小块
好让自己和它彻底“断绝关系”
也因此常常剪到双手起泡
不仅这样
他变态地要求自己每一幅画都必须有所突破
也因此
他常常陷入瓶颈
在寻求突破和灵感空窗间来回挣扎
在我们采访前
孙超已经整整失眠了一周
正因如此
孙超的画
每一幅都有独特的灵魂
是无法复制的孤品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个画家,
如果不是热情支撑,会很难坚持下去。”
孙超的父亲
是美术的爱好者
非常支持他的梦想
常常举全家之力为他求师拜学
并不富裕的家
可以为了给孙超买颜料
把钱像流水一样花出去
孙超也并没有辜负父亲对他寄予的希望
三十来岁的他
已经前后举办了几十次展览
画作常常被一扫而空
此次6月在丙希文化重庆馆的个展
将展出孙超2017-2018年间创作的
“春、夏、秋、冬”系列共27件作品
大部分是孙超在行走两万公里游历期间
创作的画
他把这次展览的名字定为
“两万公里的开始”
是一种仰视,也是一种回归
于方寸间
看满山大雪
见百里云烟
感受一年四季,万里山河的气息